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激活非遗在当代的生命力,近日,智慧能源与环境学院“青砺青为实践团”在郑明凯老师的指导下,赴开封朱仙镇开展以“一印凝匠心,一画传非遗”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,探寻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。
实践团首站走进木版年画非遗工坊,古朴的雕版香气与色彩浓郁的年画作品扑面而来。非遗传承人细致讲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、题材寓意及“勾描、刻版、印刷、彩绘”的传统工艺流程,耐心解答队员们的疑问,还动情分享了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与家族几代人的坚守故事。这些话语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,非遗文化传承之路虽有苦涩,更有回甘。

实践期间,队员们近距离观摩老师傅刻版:刻刀起落间,梨木板渐次浮现出灵动纹样,一刀一刻都凝结着数十年的深厚功力。队员们还亲手体验了涂墨与印刷工序——刷子蘸墨、雕版涂刷、宣纸轻覆、来回按压,待缓缓揭开时,一幅线条明快、色彩鲜亮的年画便跃然纸上,让大家真切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精妙。返校后,实践团在主干道布置展板,集中展出非遗工坊纪实照片及自印年画作品,通过讲述朱仙镇见闻,传递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与非遗传承的时代使命。


此次活动以青年视角触摸传统文化温度,深化了队员们对非遗传承使命的认知,为非遗推广与乡村振兴积累了青年经验。实践团未来将持续行动,助力木版年画守好传统、焕发新生,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(通讯员 乔钰清 陈纪婷 郑明凯)